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欢迎访问中共湖州市委党校门户网站!  
       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           
        当前位置:首页

        365足球直播无插件高清_365bet客服电话多少_365bet官网娱乐网址

        >>党风廉政

        365足球直播无插件高清_365bet客服电话多少_365bet官网娱乐网址

        以“心有主”胜“心中贼”
        发布部门:党校办公室1 日期:2022-07-19 浏览次数: 字号:[ ]

        《元史·许衡传》记载这样一则故事:宋朝末年社会动荡,百姓四处逃难。这日天气炎热,行人饥渴难耐,可巧途经之地有棵大梨树,便一窝蜂拥上前去摘梨子,惟独许衡一人不为所动。有人问他:你怎么不摘几个梨解解渴?许衡回答:那是别人的梨子,岂有乱摘之理?那人说:眼下世道乱,谁晓得它是哪家的树?没主儿的梨子,不吃白不吃。许衡说:“梨无主,吾心独无主乎?”从此得来“梨无主,我心有主”的典故。这寥寥几字箴言,展现出古人修养心性、抵制欲望的定力和智慧。

        何谓“主”?“主”者,内在因素也!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,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,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,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。人的一切行为都生发于心,可谓“身之主宰便是心”。清人龚自珍曾言:“不能胜寸心,安能胜苍穹”,意思是如果连自己的心都主宰不了,怎么能够战胜客观世界呢?人只有从自身入手,管好自己的心智,做到心有“主”,养其性、胜其欲,方有可能成就一番大事业。

          “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,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”。世界上难以战胜的,往往是内心的欲望。明代文学家叶盛在散文名篇《郑牢论戒贪》中记载到,马上要被派往广西任总兵的山云将军,听说当地贿赂风气盛行,也蠢蠢欲动想伸手,便问老臣郑牢:对带兵打仗的人来说,不管他是不是喜好贪图小利,只看他能不能打胜仗。当地社会风气是这样,我是不是也可以伸手拿一点呢?郑牢说:大人刚上任,就像一身洁白的新袍子,如沾上一点污秽,就像白袍被染上了一点墨,总是洗不掉的。

            为官从政者初入职场,无不是“一袭白袍”,也曾想“一尘不染”,但随着职位渐高、权力增大,面对诱惑也愈多,一些人逐渐迷失方向、丢掉宗旨,在“围猎”中陷入贪腐的泥沼,让人生“白袍”沾染了污秽“黑墨”,最终毁掉清白人生,留下无限悔恨。心若无“主”,则白袍不洁。

          2022年3月1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,年轻干部要常破“心中贼”。“心中贼”一词出自王阳明《与杨仕德薛尚谦书》。明正德十三年正月,王阳明奉命进剿山贼。出征前,他给弟子薛侃信中写道:“尝寄书仕德云:‘破山中贼易,破心中贼难。’区区剪除鼠窃,何足为异?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,以收廓清平定之功,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绩。”“心中贼”恰恰是“心有主”的反面,是内心深处的各种贪欲恶念。王阳明此番话语重心长,告诫世人要明心见性、扫荡欲望、提升人生境界,以成就大丈夫不世之功。习近平总书记更是高屋建瓴,指出“一旦有了‘心中贼’,自我革命意志就会衰退,就会违背初心、忘记使命,就会突破纪律底线甚至违法犯罪”。

          和平年代的今天,“山中贼”虽踪影难见,“心中贼”却祸害不浅。新中国成立初期被处决的刘青山、张子善,曾是革命功臣。然而,他们放任私欲,贪污受贿,不把“心中贼”当“山中贼”看,最终走向人民的对立面。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分析,绝大多数贪官是从满足自己的私欲开始走上贪腐之路的,有人为了个人“雅好”、有人为了家人利益、有人为了个人“政绩”,均走向腐败深渊,成为历史罪人。他们正是因为心性堕落,没有管住“心中贼”,最终导致身败名裂。多少人在“月黑风高无人见”的自欺欺人中乱了心智,在“你知我知天知地知”的花言巧语中迷失方向,在“法不责众”的错误认知中恣意妄为,在“富贵险中求”的侥幸心理中铤而走险。古今中外,有太多因为“心有主”抵御诱惑而名垂青史的光辉榜样,也有太多因为“心中贼”被欲望所惑而身败名裂的血泪教训。

          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反腐倡廉经验的基础上,每年都在中央纪委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,并对构建不敢腐、不能腐、不想腐机制提出明确要求。“不敢腐”表示反腐败需要靠强有力的震慑,“不能腐”强调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性,“不想腐”则着力于塑造价值观乃至信仰。

          “主”本质上是一种自我约束、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。1956年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说:“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,辽西战役的时候,正是秋天,老百姓家里很多苹果,我们战士一个都不去拿。我看了那个消息很感动。在这个问题上,战士们自觉地认为:不吃是很高尚的,而吃了是很卑鄙的,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。”我党我军“不吃苹果”和古代圣贤“不吃梨子”同是一种“我心有主”的可贵品质。以“心有主”,来破“心中贼”,这是道德操守和个人欲望的斗争,是“是与非”“美与丑”“公与私”“高尚与卑劣”的对抗,是对灵魂的拷问,是对信仰的升华。在许多非常情况下,纪律很难管住生命和生理需求,但崇高的信仰可抑制住非分的欲望和非礼的行为。信仰的纯洁是最根本的纯洁,信仰的坚守是最底线的坚守。信仰构成人群的骨气和社会的良知,终将成为一个民族强大的动力。

          “心有主”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。党员干部要坚持以“心有主”扫荡“心中贼”,在自我修身上下功夫,坚持刀刃向内,坚定理想信念、筑牢思想防线,“心不动于微利之诱,目不眩于五色之惑”,始终做政治上的“明白人”、行为上的“清白人”、履职上的“实在人”,真正做到对党负责、对人民负责、对群众负责,担负起“后继有人”这一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。



        来源:《学习时报》2022年5月30日第3版



        上一篇:正确看待“隔路的人”
        下一篇:钟纪言:提高一体推进“三不腐”能力和水平 全面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
         
        最新信息